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这有多厉害?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最近,浪暑假到了,经常身边的出去绍兴市某某烘焙运营部父母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给孩子安排起暑期计划来。

不少妈妈已经早早做好了出行计划,孩大脑多厉打算假期带孩子出去玩玩。发化有害

但还有一部分妈妈,生惊打算把孩子关在家里,人变一门心思好好学习。浪

邻居女儿的经常同学,蓓蓓的出去妈妈,就属于后者。孩大脑多厉

这个暑假,发化有害她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课外班,生惊还有英语、人变语文等线上课。浪

除此之外,她还给蓓蓓额外安排了一大堆作业,古诗文、字词书写、阅读理解、作文练笔、数学提高......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

美其名曰,这个暑假必须要让蓓蓓弯道超车。

看着才上小学三年级的蓓蓓脸上的憔悴,我止不住地担忧。

李玫瑾教授曾建议:“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要我说,绍兴市某某烘焙运营部暑假带孩子出去浪一浪,才是最好的教育。



从小出去“浪”的孩子

大脑会发生神奇变化

很多父母都觉得带孩子出去玩,是一种浪费。

不仅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尤其出个远门的话,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还要面临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

但其实,从小带孩子出去“浪”,确实别有一番意义。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胎所生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三组,一组在纯铁笼环境中生活,一组在相对贫乏的环境中给予少量外界刺激,最后一组生活在光线充足、外界刺激多元的环境中。



几个月后,实验结果表明:在丰富感官刺激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明显更加机灵好动,反应敏捷。

同时,在对不同组老鼠的解剖之后发现:

在多重感官刺激环境中生活的老鼠,大脑皮层更重且更厚;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酶也更具活性。

而乙酰胆碱酶,是激发神经冲动传递的重要物质,活性越高,个体的记忆力、学习能力也越强。

有育儿专家也曾指出:

经常带孩子出门接触外界事物,会让孩子的大脑发育得到较大的发展,从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等,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其实不管父母带孩子去什么地方,都是一个崭新的环境。

日月星辰之姿,山川湖海之美,花鸟鱼虫之奇。

大脑会把这些从外界传来的感官信号一一赋予意义,比如给海水赋予咸味,天空赋予色彩,花朵赋予香气。

所以,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孩子是否记得他看过的风景,而是在于激活、塑造大脑。

这也是为什么说,现在很多学霸都是玩出来的。

那些从小就经常出去玩的孩子,头脑转得更快,人也更聪明。



“宅在家”和“出去浪”的孩子

长大后性格差距大

其实,“宅在家”和“出去浪”没有绝对的对错,却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差异和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性格。

还记得《小舍得》中的“好孩子”米桃吗?

一向优秀懂事的她,在长期的压力和隐忍下,患上了抑郁症,最后退学回家。

但其实,米桃的崩溃早有预兆。

米桃的性格自卑、内向、不爱说话。

连她的妈妈说:“女儿,太内向了不好。你看欢欢多好,每天大大方方的,你再看看你,恨不得每天贴着墙根走。”

是啊,她从小就被限制在小小的家中,每天的生活只有学习,几乎没看过“外面的世界”。

连想去游乐场的愿望,都没被满足过。

相比较之下,欢欢的父母从小经常带欢欢去各种有趣的地方玩。

剧中有个细节:欢欢向米桃介绍自己满墙摆放的娃娃,每一个娃娃都代表着欢欢去过的某个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和娃娃,都是米桃从来没有听过的。



怪不得欢欢的性格,阳光乐观,即便自己成绩考得不好,也不会垂头丧气、一蹶不振。

相对来说,经常出去浪的孩子性格会更加自信、开朗、外向。

记得去年我带女儿参加过一个户外活动,对一个7、8岁的男孩印象特别深刻。

别的孩子还扭扭捏捏抓着大人的手,他已经和许多大人和小孩打成一片了。

爬山徒步的过程中,大家差点迷路,他第一个站出来,冷静地分析情况,又和几个过路人打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最后在山顶扎帐篷时也没有求助父母,而是带领着小伙伴们一起,齐心协力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回去的路上,我和这个小男孩的父母聊天,才得知这对父母常常带孩子去祖国各地旅行,翻过皑皑的雪山,也穿过苍茫的草原。

而且,每次出行他们都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做计划,和各种人打交道,独立解决问题。

怪不得男孩如此开朗、独立,遇事沉着冷静。

经常出去浪的孩子,见过不同的人,看过不同的风景,视野会更开阔,与人交际的能力也会更强,整个人也会更外向。



很多父母觉得,带孩子出去浪既要有时间,还要有金钱,自己没那个资本。

其实,只要有心,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花鸟鱼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暑假到了,我建议父母可以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作出行计划。

·0-6岁

推荐:公园、沙滩、动物园、爬山等

人类的大脑在 3 岁的时候就发育完了 80%, 6 岁就达到了 90%。

由此可见,6岁之前,大脑的可塑性是最强的,所以带孩子出去浪要趁早。

女儿小的时候,我经常会带她去附近的公园玩。

我会带孩子一起观察飞鸟鱼虫、花草树木,用带有识物功能的APP扫一扫,就能看到植物或者昆虫的简介。

我会搭起帐篷,铺上一个垫子、放上几个面包、几瓶水、几篮水果,带孩子享受野餐的乐趣。

公园里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他们在一起打打闹闹,经常玩得忘记了时间。

有位家长曾这样说:

“当他很小,渴望在草地上打滚,抓虫子,渴望跟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我不会只为满足自己,痴迷于带着他长途劳顿。”

孩子还小时,不需要带他去太远的地方。

对于小朋友来说,纽约的中央公园和社区小公园没有区别,趴在欧洲的马路牙子上数蚂蚁和家门口的蚂蚁一样有趣。

父母重要的是让孩子走出去,去探索真实的世界,培养孩子用眼去看和用心感受的能力。

·6-12岁

推荐:大森林、户外活动、短途旅行、博物馆、科技馆

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可以带他去远一点的地方游玩了。

“中国榜样家长”刘称莲曾自曝:

她从小就带女儿去大自然,让女儿在林间观察花草树木,看蚂蚱打架、昆虫交尾。

带女儿去登高爬山,让女儿感受历尽千辛万苦登顶后,那种满目辽阔的震撼和喜悦。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水族馆等地方参观。

一位广州妈妈分享了自己的周末“溜娃”经验:

5年以来,她带着孩子打卡了大大小小的儿童公园,有可以撒欢戏水的,可以参加亲子活动的,还有的可以体验插秧割稻的;

还有各种动物园、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志愿者活动;

户外的话,最近的就是看小区的花草昆虫,远一点就去郊区爬山、骑行,在山中戏水……

她家孩子现在11岁,知识储备特别丰富,写作很流畅,对历史和科学很感兴趣。

平常父母带孩子去的每一个景点,一定要是孩子本身感兴趣,且有意义的。

比如带孩子到了博物馆,不要只顾着走马观花地拍照。

而是要带着孩子听讲解、了解其中的知识文化,知晓其中的奥秘,让孩子有所收获。

·12-18岁

推荐:远途旅行、自驾游、大学校园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就可以规划一些远途旅行了。

来自福建的洪舒靖就曾在某个暑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让儿子亮亮带着自己去旅行,钱包由儿子掌握,路线由儿子规划,吃住行全由儿子来定主意,自己则负责骑摩托带着他完成旅行。

每天晚上,亮亮都坚持写作业、整理自己的行李、录视频日记,以及根据地图计划第二天的旅行目的地。

在旅行的路上,他们去过三清山、孔庙、北京故宫、长城、乔家大院、平遥古镇、黄河壶口瀑布、兵马俑博物馆……

一路上,亮亮开阔了视野,也完成了自我成长。

另一方面,到了这个阶段,父母也可以通过旅游为孩子提供努力学习、刻苦奋斗的动力。

像是北大、清华等名校,或是孩子心目中的梦想大学,都是不错的旅游胜地。





根据英国家庭假日协会研究表明:

49%的受访者最快乐的记忆是和家人一起出游;

3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仍能生动地回忆起童年的家庭假期;

25%的人会利用这些记忆过艰难时期。

孩子的暑假弥足珍贵。

他们应该从课本、手机、IPAD中、从钢筋水泥的牢笼中走出来,走到阳光、森林、鲜花、小鸟、溪水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玩耍。

带孩子出去“浪”一下,不仅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他们的大脑也会得到更好的良性刺激。

开学之后,孩子或许会给你一个惊喜。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能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知识
上一篇:特朗普!大反转
下一篇:泽连斯基会见北约秘书长 讨论加强乌防空能力等问题